能源局助力拓宽光伏应用端融资新渠道

  日前,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光伏电站建设与运行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2013年以来,光伏电站建设规模显著扩大,为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市场支撑,但部分地区光伏电站与配套电网建设不同步、项目管理不规范、标准和质量管理薄弱的问题也很突出。未来对弃光限电较严重的地区,国家能源局将采取“暂停下达该地区下年度新增建设规模指标”的措施。

  为进一步规范光伏电站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光伏电站利用效率,保障光伏发电有序健康发展,国家能源局要求,统筹制定全国光伏电站建设规划,并建立光伏电站建设规划实施和滚动调整机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上述通知指出,为加强光伏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并网运行的光伏电站项目须采用经国家认监委批准的机构的光伏电池组件、逆变器等;项目单位进行设备采购招标时,应明确要求采用获得且达到国家规定指标的产品。

  普遍存在质量问题

  今年8月份,第三方检测机构北京鉴衡中心副主任纪振双在一场研讨会上曾公开表示,“在对国内32个省市,容量3.3GW的425个包括大型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站所用设备检测发现,光伏组件主要存在热斑、隐裂、功率衰减等问题”。

  根据鉴衡对新疆某8MW光伏电站的抽检中发现,3178块光伏组件中红外成像抽检2856块,其中19%存在虚焊热斑效应;青海某50MW光伏电站,抽检44080块光伏组件,发现29%光伏组件出现明显蠕虫纹隐裂;某国内组件厂生产的1.6MW组件到货验收中,抽检中发现10%组件外观故障,20%存在隐裂故障;甘肃某10MW光伏电站,抽检发现高达58%的光伏组件出现功率明显衰减。通常而言,组件的光电转化率年均衰减应该控制在0.8%以内,然而前述光伏组件的表现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

  在业界看来,供应链把关的失控,是组件质量问题频发的原因之一。在前些年组件产能过剩、降低成本恶性竞争的压力之下,一些未经长期实绩验证的材料进入了部分组件厂商的采购清单。

  此外,为了降低成本而使用未经实绩验证的材料也是重要原因。对于生命周期达到25年的光伏电站而言,组件质量是影响投资收益的决定性因素之一。